包括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在内,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快速提升发展,成为社会的“热点”。这个热点不能仅仅是“热”,更要变成国家技术技能人力资源发展、新兴产业大军队伍建设的突破点。

——王纪安

10月19日,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位于江西南昌的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召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国家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咨询专家、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二级教授、原承德石油高专校长、党委书记王纪安到场参会,并主持了主题为《职业教育实训的新境界:虚实融合与共生》的圆桌论坛。

会议期间,王纪安教授接受了未来职教专访。

建设一个系统大工程

王纪安教授概括指出,国家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的建设有三项大工程。

第一项大工程,是由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这项工程目前已进入到了试运行阶段,开始了有条不紊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工作。就在四天前(10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亲临基地考察指导,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第二项大工程,是教育部已经启动的面向全国职业院校的“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经过遴选,目前已经确定215所院校成为培育单位,这些培训单位现在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项目建设。本次推进会召开的目的,就是要求各培育单位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加快工作进程,更好地推进“三教”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三项大工程,就是正在启动一批基于职场情境的虚拟仿真专业资源建设,现在已经启动了9个专业大类、26个专业的资源建设。目前已经有7个专业投入试运行,未来会有更大规模的建设和更加系统化的运行,这也是整个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

实现一系列大突破

王纪安教授表示,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将会对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第一,国家基地将成为全世界水平最高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体基地;第二,有215所院校参与的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将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个建设群体;第三,基于职业情境的虚拟仿真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将是一次最为系统的深度开发。

包括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在内,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快速提升发展,成为社会的“热点”。这个热点不能仅仅是“热”,更要变成国家技术技能人力资源发展、新兴产业大军队伍建设的突破点。

深入推进“三教”改革

王教授说,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一定要围绕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其内涵主要有三点。其一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三教”改革之中。其二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其三是由新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材和改进教法成为新常态,具体表现为适应新技术的需求,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将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

永远在路上

当前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面临什么困难和阻力?王教授表示,新的技术变革,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一些职业教育工作者,搞不太清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到底建什么怎么建,这个可以理解,因为我们处于变革的过程中,这就需要转变理念,这是第一个要克服的困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到底怎么“建”?首先,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跟上全球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其次,顺应产业发展新要求,学校专业升级要与社会产业发展变革相适应,增加学生所学与社会岗位的匹配度,既能培养好职业院校的学生,还能够加强社会产业大军的培训。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强调开放性、共享性、辐射性,要带动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建基地、建资源、建平台,最关键的还是教师队伍建设。人才是根本,教师团队培养是基地建设的重头戏,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要求教师团队懂教学、懂职业教育、懂技术,还要懂企业需求,一定要多方协同作战。

对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未来,王纪安教授充满信心。在被“未来职教”问及什么时候才算是建设完成这个问题时,王教授表示:产业在发展、技术在创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只有不断建设、完善、升级、进步、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