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与文化制度也在发生着改变,培养现代综合性素质人才是当今时代建设的重点,因此需要构建更灵活,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生态体系,生态美是应时代需求而被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本文针对生态美育视域下幼儿家庭艺术教育问题与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生态美;幼儿教育;家庭教育
引言:加强生态美教育可以有效协调幼儿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发展,各地教育部门相继推出各种艺术活动,家长们也纷纷相应政策,成为发展家庭美育的重要推动力,将生态美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家庭教育中,是为孩子构建良好家庭环境的关键。但有些家长却出于从众心理让孩子有了更大的压力,成为孩子发展路上的阻碍。

二、生态美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困境
(一)教育观念模糊化
在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观念对其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笔者之前在家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家庭美育建设并没有科学的实施,也没有独到的见解,多数都是听从早教班和艺术培训中心的宣传,误以为孩子需要艺术教育,在还没能掌握孩子实际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就盲目报班,这样会导致对幼儿的教育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的重点教学,盲目地进行揠苗助长。而有些家长更是带有功利性的目的,把掌握艺术技能,获得艺术知识等内容作为培养孩子艺术能力的重点,把审美教育当做辅助德育发展的工具,忽视了孩子们的整体感受。对于家长来说,相对正确的观点应当是把生态美教育作为培养孩子感知、体验、想象与创造力的机会,给他们更多发展空间,科学地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最首要的是家长要树立对美育的正确认识,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避免因错误观念而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
在笔者和家长了解完情况以后,发现当今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家长还在采取灌输式教育方法,孩子们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只能机械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并没有机会展现自我,这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幼儿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因为很多家长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够理解,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也欠缺考虑,选择了他们不喜欢的方式,最后适得其反,还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期。
- 生态美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 美育目标的生态化
正确看待美育目标,是推动幼儿发展生态化的前提。美育的目标不能只注重幼儿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还要注意其身心成长、人际交往、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家长务必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都有各自的特点,以此在教育时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教育,这样幼儿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好的培养,切记急功近利,人云亦云。
- 美育氛围的生态化
为幼儿建立一个艺术创作区域,家长准备多种创作工具,以及平时孩子们感兴趣的小物件,这样可以激发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表演方面可以准备小话筒等语音工具,艺术创作方面准备五颜六色的笔等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设置一个艺术展厅,将孩子创作的作品挂起来展示,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带给孩子新的感受,可以用纸壳等进行涂鸦,或者废弃布料,树叶等创作拼接画,这样他们能以全新的思维去认识这些熟悉的事物,对于其作品父母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保护他们的创作欲,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 审美环境生态化
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动植物园,公园等,和他们一起感受生活是十分有必要的。生态化的审美环境不但能激发儿童对艺术的向往,还能开拓他们的事业==视野,丰富其生活,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学会发现美、表达美、创作美。虽然在大时代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孩子们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但这并不是他们背离自然的理由,因为只有大自然才是其创作灵感的源泉。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理论,“提倡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大社会中寻找活教材”,大自然中充满了艺术素材,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能够亲身观察和体验世界的美好,真正的艺术就在生湖中,家长要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其审美能力,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作者:松松,长春教辅机构辅导老师、教育普刊编辑